• 圖書館
  • 信息公開
  • 郵箱系統
  • 智慧校園平臺
  • 新智慧校園
  • English

0位於武漢•中國光谷,由廣信科教集團1997年投資興辦,歷經湖北工貿專修學院(1997-2001年)、武漢科技大學中南分校(2002-2011年)發展階段,2011年經教育部批准轉設為普通本科高校。

辦學26年,始終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根本任務,堅持辦人民滿意的教育,凝練了“追求卓越”的大學文化,形成了以立德樹人、全面發展、創新創業為基本特征的“成功素質教育”辦學理念和人才培養模式,形成了產教融合的學科專業特色。“大學成功素質教育理論與實踐”獲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大學素質學分制理論與實踐”獲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三等獎;2017年5月國家教育體制改革領導小組印發《0創新大學生素質教育模式》專題簡報,向全國高校推介我校人才培養經驗,2018年學校通過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合格評估。

學校依山傍水,區位優越,交通便利。在校學生18000餘人;占地面積82.81萬平方米,建築面積44.4萬平方米,教學行政用房面積18.38萬平方米;建有基礎和專業實驗室近200個,校外實習實訓基地237個,滿足各類人才培養需要。

設有13個學院,即人工智能學院、智能建造學院、生命科學學院、健康與護理學院、商學院、文法學院、藝術設計學院、影視傳媒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通識素質教育學院、國際教育學院、創新創業學院、現代產業學院。

現有專任教師1100餘人,高級職稱占比50.1%,具有碩導資格115人;博士教師占比26.5%,碩士、博士教師占比87.4%;雙師型教師達45.6%;擁有國務院特貼專家18人,長江學者、楚天學者等省部級人才7人。獲批8個省級高校優秀中青年科技創新團隊,12個省級教學團隊和省級優秀基層教學組織,3名教師獲評“湖北省青年教學能手”等。

重視學科專業建設,現有本科專業56個,獲批2個省級優勢特色學科群、1個省級重點學科,4個楚天學者設崗學科,12個省級一流專業建設點,2個省級重點培育本科專業,4個省級本科高校專業綜合改革試點專業,5個省級戰略性新興(支柱)產業人才培養計劃專業,2個項目入選荊楚卓越工程師協同育人計劃;形成了與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密切對接的智能科學與技術、環境與生物醫葯、工程造價、工商管理、護理學、文化藝術等應用型學科專業群;獲批2個湖北省高校改革試點學院,2個ISO國際標準研究工作組(ISO/TC183/WG24與ISO/TC102/SC2/SG36),161個教育部產學融合協同育人項目,1個湖北省協同創新中心,1個湖北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個湖北省研究生工作站,1個省級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2個省級實習實訓基地;獲批21門國家級和門省級一流課程,4門省級精品課程,2門省級精品視頻公開課程,3門省級精品資源共享課程。國家實用新型專利 382 件,國家外觀設計專利414件。

註重國際合作交流,與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法國、意大利、日本、韓國、新加坡等20多個國家的50多所大學建立了校際合作交流關係,併在日本大阪、法國巴黎、泰國曼谷及加拿大尼亞加拉開辦了海外校區,先後聘請87名境外專家任教或講學,選派31名教師赴境外訪學進修;現有國際學生300餘名。近年來,學校先後為1000餘名學生提供了赴美國、加拿大、法國、日本、韓國、新加坡等國家學習交流、讀本升碩的機會。

學校高度重視學生創新創業教育,2015年成立創新創業中心,中心先後被湖北省教育廳評定為“湖北省大學生創業示範基地”“湖北省優秀大學生創新創業俱樂部”,被武漢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認定為“武漢市創業培訓定點機構”,被武漢市江夏區科技和經濟信息化局認定為“大學生創新創業孵化器”,被中國民辦教育協會高等教育專業委員會授予“全國創新創業教育指導服務獎”。近年來,學生獲省部級及以上獎5600餘項,其中德國IF設計獎5項、紅點獎2項,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數學建模競賽、機器人大賽、算量大賽等國家級大賽一等獎103項;發表論文近1000篇,獲專利330件;發表小說、詩集30餘部;編劇、參與拍攝電影5部,其中1部為院線電影,1部獲中宣部微電影大賽三等獎。

高度重視校風學風建設,始終將人才培養質量視為學校生命線。招生錄取分數線和畢業生就業率一直處於全省同類高校前列。26年來,學校安全無事故。

辦學以來,向社會輸送了8萬餘名畢業生,培養出了華為“天才少年”張霽,著名企業家盧偉堅、解礫,大學教授張孜儀、李鍇、管樂、張新平等一大批優秀人才。

學校辦學特色和人才培養模式受到黨和國家領導人的肯定。時任全國人大副委員長、原北京大學校長丁石孫親筆題詞:“堅持成功素質教育,培養更多成功人才”。

2015年,中國經濟社會理事會組成了“0創新高素質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與實踐”課題組,進行了為期一年多的深度調研,形成了“0培養高素質應用型人才的主要經驗及建議”調研報告,時任國務院副總理劉延東在中央書記處書記杜青林批轉的報告上作出重要批示:0在培養人才方面所作的有益探索,值得推廣。國家教育體制改革領導小組辦公室印發題為《0創新大學生素質教育模式》的專題簡報,向全國高校推廣0人才培養模式的經驗。2017年5月25日,全國政協、教育部、湖北省政府、省政協、省教育廳、省財政廳、省發展戰略規劃辦領導和專家就落實劉延東副總理批示來校召開了現場辦公會。

大學素質教育“三二一”人才培養體系,有效促進了學校人才培養質量和辦學水平的提高。產生了廣泛而積極的社會影響。500餘名國內外專家學者、領導來校考察。10餘所高校學習借鑒該校大學素質教育經驗和做法。著名教育家潘懋元、楊叔子、楊福家、李培根、瞿振元、顧海良等來校指導,給予高度評價。新華社、中央電視臺、《人民日報》《光明日報》《中國教育報》《光明日報國內動態清樣》等主流媒體,紛紛報道該校大學素質教育的典型經驗和成效。

近年來,新華社、《人民日報》《光明日報》《中國教育報》等數百家媒體對我校辦學特色與培養質量進行報道;130多所高校來校考察交流;學校被中共湖北省委、湖北省人民政府連續兩屆授予“湖北省文明校園被中共湖北省委高校工委和湖北省教育廳授予“湖北省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進高校”稱號,榮獲湖北省“十佳書香校園”、“湖北省自律與誠信建設活動先進單位”、“武漢市社會管理綜合治理先進基層單位”、“全國生態文明教育特色學校”等榮譽。



CopyRight © 0 版權所有

技術支持:0網絡中心    鄂ICP備11008201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1502000109號